cover_image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历届参赛项目社会创新案例集②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
2015年06月01日 11:31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历届参赛项目
社会创新案例集②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自2012年-2014年连续举办三届,吸引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700多个项目参赛,向120个优秀项目发放近2000万资助金,受益人群超过100万人次大赛。

第四届大赛已于2015年5月25日发布大赛邀请函,以“大众社会创业,万众公益创新”为主题,旨在为社会公益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平台式的支持,通过竞赛遴选优秀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并组建中国公益创客联盟。

为了让大家了解优秀项目的实践方式以及最新公益行动的方向,我们向历届参赛项目发出征集,遴选出部分优秀社会创新项目。自5月14日发布征集以来,组委会共征集到66份案例并选出第二期共5个社会创新项目案例,现推送给大家。

目录

项目一:“援动力——公益组织灾区工作站”——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项目二:“玩具大篷车”——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项目三:“爱启未来环保袋工厂”——智爱社会企业(香港)


项目四:彩虹盒子助学项目——杭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


项目五:“我们的回艺路—大朗镇本土传统技艺保卫计划”——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援动力——公益组织灾区工作站
图片
执行单位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北京市-朝阳区)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益组织首次大规模、高频率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些公益组织带领志愿者在人员搜救、后勤保障、医疗救治、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称赞,有媒体将2008年列为“中国志愿者元年”。


  而友成基金会正是这些公益组织的其中一员,“援动力—公益组织灾区工作站”项目正是其负责的一个公益慈善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募集工作站,建立与之匹配的仓储、运输、申请和发放机制,为灾区公益组织在灾害发生后12周内,提供服务灾民所需的软硬件支持方案,全面提升公益组织救灾行动效率,建立以工作站为核心的公益组织生态。


  工作站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庇护、生活供应、安置陪伴、信息获取等需求,针对公益服务实现工作场所、生活保障、应急装备、专业技术、活动经费、高效12周。工作站系统包括4顶多功能帐篷、144种内置设备和37篇灾区工作文档。
项目创新性

  该项目之特别在于:项目成立的工作站能第一时间高效救助灾民、大力提升社会备灾意识、有效补充政府救援力量、扩大企业参与救灾渠道、填补公益组织支持空白。


玩具大篷车
执行单位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广东省-东莞市)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家长与子女间的互动交流亦随之减少,为了满足孩子在智力开发、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会购买各式玩具作为补充。随着子女年龄增长,家里堆积的玩具亦逐年增加。在这些玩具中,大部分已甚少被使用。政府方面,虽在广大范围内提倡环保、节约的观念,但对该问题的解决缺少具体的措施。根据这个背景,玩具大篷车项目希望以玩具为主题,整合社区中的部分闲置资源,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提升社区内弱势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参与度。


  项目旨在温塘、桑园、周屋、下桥、柏洲边、余屋、鳌峙塘七个社区开展,通过二手玩具收集回收,在社区内搭建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供青少年参与,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正面支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图片
项目创新性
  该项目的亮点主要是整合社区可循环利用资源——二手玩具,以二手玩具回收为契机,促进社区层面不同人群之间的分享、互助,并以玩具大篷车为平台,让参与的青少年能够从中得到成长,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他们对环保的关注。

  由于所服务的社区较为分散,以流动的大篷车形式到不同的社区进行宣传,解决了服务对象难以集中的困难,项目的主要是社区环保资源,大大节省项目的费用,更体现了资产为本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地方的需求,项目的可复制性较强。
爱启未来环保袋工厂
图片
执行单位
智爱社会企业(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内地许多贫困农民以卖血赚取额外金钱维生,却不幸地感染了艾滋病。其中很多人在90年代末因为艾滋病去世,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和需要长期治疗的原因,现在幸存的艾滋病人不但饱受着艾滋病毒的折磨,也面临着就业和生活的种种压力。


  该项目主要方式是在农村建立一个小型的加工厂,让受艾滋病影响的农村居民(尤其是妇女)在农村就能够享有就业的机会。而且,该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缓解“艾滋村”就业和贫困问题。该项目还有链接城市与乡村的资源;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利用城市设计资源进行产品的开发,将公益与商业性结合;每年项目都有10-20万元的盈利用于支持受艾滋病影响的学生读书;项目本身自我发展的同时用于支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读书项目等内容,具有一定公益创新性。


  这样一来,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农村的居民不仅可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同时又能够和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在一起,避免造成留守儿童问题。

项目创新性
体现在六个方面:
  1、在农村社区提供就业,满足受艾滋病人在农村的就业问题;
  2、链接城市与乡村的资源;
  3、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
  4、利用城市设计资源进行产品的开发,将公益与商业性结合;
  5、每年项目都有10-20万元的盈利用于支持受艾滋病影响的学生读书;

  6、项目本身自我发展的同时用于支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读书项目。


彩虹盒子助学项目
图片
执行单位
杭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在助学路上,滴水公益义工看到众多的山区孩子生活学习用品的缺失,他们的上学路崎岖路远,他们最费的是鞋子,一双新鞋,也许不到三个月,就已磨破,但是他们一年可能就只拥有一双新鞋。穿破了,用绳子绑在脚上。雨雪天,打湿了鞋子,依然穿在脚上,用小小的身躯去烘干。这些孩子家境贫穷,但他们的笑声、读书声却清脆悦耳。学校与家之间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上学路,就是他们的通往未来的路。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一双破旧的布鞋,踏着黄土、陷入泥泞、没入水塘,就是他们追逐梦想坚实的脚步。


  经几次深入调研走访后,该组织从中了解到山区孩子严重缺失又迫切需要的爱心物品,在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下,寻找爱心厂家生产,打包成一份彩虹盒子,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这些孩子。


  所谓“彩虹盒子”具体而言就是价值39元,包含一个简易背包、一件雨披、一双雨鞋、两双棉袜、一套文具用品和一张明信片的礼物盒子。
项目创新性
  1、物品定制:彩虹盒子内雨鞋、雨衣、棉袜都找厂家,根据山区孩子真实的需求定制,给予孩子最贴心的温暖。
  2、彩虹盒子定制物品创新:以雨鞋雨披为核心,为山区孩子提供雨具,从原有的棉衣棉鞋传统的捐赠模式,更新为根据山区情况,孩子们的上学情况而定制的雨具。
  3、筹款方式的创新,彩虹盒子助学项目每期一万份,需求资金39万元,滴水公益分别通过淘宝(以39元起拍)、与社区、学校合作义卖捐赠、腾讯乐捐平台捐款、举动启动仪式拍卖筹款、与企业商品挂钩带动客户捐款等方式,带动6137人捐款,在半年内筹集资金120万元。
  4、围绕彩虹盒子助学项目,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带动各年龄阶层人员参与,前后参与过的人数超万人,简单便捷的公益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了公益,并积极参与公益。
  5、彩虹盒子中的明信片反馈,让爱心人士清楚了解爱心款的落实,增强了对滴水公益组织的信任,及对项目的肯定。

  目前该助学项目已完成两期发放,共20000份,现已陪伴在孩子们的上学路上:第一期发放地点为:宁夏固原、甘肃定西、四川凉山阿坝、贵州江西坪。第二期发放地点为:云南鲁甸火德红镇、水磨镇、龙头山镇。

  “彩虹盒子助学项目”负责组织旨在通过点滴的汇集,为贫困山区儿童筹集雨具及学习用品,让他们在雨季及冬季里,不再穿着湿漉漉沾满泥泞的鞋子上课,不再让雨水滑落发丝沾湿衣服。让美丽的雨衣成为大山里最美丽的一道彩虹。


我们的回艺路—大朗镇本土传统技艺保卫计划
图片
执行单位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广东省-东莞市)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东莞市大朗镇素有“荔枝之乡”、“毛织之乡”的美誉,被称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本土传统特色中,大多以妇女为主要角色,如以芋头糕、松糕、菜角、番薯片、糯米糍和糖不甩等为代表的点心,以炸煎堆、吃咸丸、上凤山、派利市、担公仔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大朗诞生了全省第一支女子麒麟队等,充分体现了大朗镇妇女在家庭、社会事务中的重要角色。据大朗文化部门调查显示和从日常与居民沟通中发现,由于大朗传统食品的经营模式单一,大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得多种传统食品逐渐淡出市场,传统技艺逐渐在大朗年轻妇女中失传,更有甚者,这些传统技艺已经被淡忘。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指出,大朗很大比例的家庭妇女闲暇时间多以逛街、打麻将等方式消磨时间,文化生活较为缺乏。


  作为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且本土传统特色浓郁 ,然而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传统技艺正逐渐失传。所以,“我们的回“艺”路——大朗镇本土传统技艺保卫计划”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梳理、重温、传承妇女传统技艺的平台,通过以妇女为群体主力的调研队伍对大朗镇妇女传统技艺的调研、整理,组织学习,进行文化、技能推广等形式,以此达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妇女的社会参与的目的。
项目创新性
  1、打“文化牌”走“创新路”。社工服务开始关注社区文化的营造,以大朗传统美食和技艺文化品牌为主线,创作属于大朗传统美食和技艺的食谱和大朗美食和传统技艺地图指南《回“艺”大朗》。文化保护近年是社会的热点,社工在建构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以全新的舶来品社工视角去构建,脱离本土的基础从而难于生根发芽。本项目建立在需求为本的前提下,借助最传统、最接近服务对象的事物为载体,使得项目呈现在服务对象面前显得亲切自然,亲近本土,接地气,熟知的事物成为居民参与,从而推动项目源源不断得到支持的关键。

  2、以专业服务队伍为抓手,传承传统技艺。组建一支以妇女为主“守艺”服务队伍。近些年,东莞志愿服务发展很快,自2009年“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推出以来,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作用也是可圈可点,但遗憾的是,志愿服务呈现出离散、缺乏自身发展的动力等特点,制约着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项目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以其自身相关事项为出发点,具备明确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使命和愿景,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图片
关注↓↓↓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
第一时间获取大赛最新信息!
往届项目创新案例陆续有来!
指引你公益行动的方向!
图片

图片点击“原文阅读”,获取第一期案例!

阅读原文
修改于2025年03月04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